太清宫位于青城山前后山之间,面对彭祖峰和金鞭岩,后倚棋盘石和神仙洞,左有青龙岗,右有白马岗,庙前溪水潺潺,古树成阴,花香四季,环境十分幽静。从沙坪过味江沿游山小道上行2.5公里即到太清宫,也可由金鞭岩前的八卦台沿公路绕行3公里到此。
清人徐昱《灌县乡土志》载,太清宫初建于唐代,原为佛教丛林,名“龙居寺”,清代俗称郭家庵,清末改为道庙。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历到此,题书匾额“太清官”,后遂改为此名。但当地人仍习称“郭家庵”。
据庙中碑刻记载,大殿和山门为明代万历年间重建,以后庙中住持僧道数易,代有修葺。1960年观音殿被拆,仅存大殿和庙房10余间。1993年,原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青松道人蒋信平以84岁高龄回山修复太清宫,新建一楼一底三皇殿,培修三清殿,新建厢房18间。使明清碑刻等文物得到保护。
2008年5.12地震后,太清宫列入澳门基金会援建青城山古建群重建项目,但施工启动较晚,至2013年才相继完成三皇殿、三清殿和灵祖殿的落架维修,同时重建了办公和住宿综合楼。2018年,杨理昌道长在信众居士的支持下,陆续完成了三重殿堂内近20尊神像的重塑和彩绘,。六年来,道众们坚持早晚诵经,广结善缘,节衣缩食,辛苦营建,一步一步完善庙子建设,克服重重困难,修建了桥梁把公路通到观内,修饰了山门,建设了生态停车场、修建观景平台和公共厕所,改善香客游人设施,加固保坎、排水排污、水电气和通信设施不断完善,今年又完成了食堂大楼的新建,宫观面貌焕然一新,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赞叹。